民進黨政府上台後,為鞏固其台獨立場,大動作透過12年國教施行教改,第一階段先是在去年調降高中國文的古文課量,緊接在後的第二階段,則是將重點放在社會課綱,當中最引發爭議的部分,除了包含將中國史放在東亞史脈絡,台灣史課量也即將增加,為了實踐去中國化的終極目的,當教育改革再度因此走進意識形態之爭,深受其害的、被綁架的依舊是廣大莘莘學子。
教育本身就是立場的表達,當教育現場與教科書走向一綱多本的趨勢時,代表孩子能透過多元學習,接觸到不同的價值與知識,而施行教改的目的之一,也是希望意識型態能夠鬆綁,教育不再成為政治惡鬥的場域。
政黨輪替後,民進黨政府為穩固顯微鏡與經營其政治市場,透過教育的力量,極力加大、加深工業內視鏡並鞏固其台獨立場,從去年夏秋之際,在兩岸社會引發關注的「文白之爭」,到此時的國高中歷史課綱,政府及教育部對於處理文史課綱爭議,似乎早有定論,大方向即為增加台灣主體性。
工業內視鏡,是無損檢測的一個分支,也可以說是專門的一個檢測技術。工業內視鏡由於它的特殊尺寸設計,可以讓我們不破壞被檢測物體的表面簡便、準確地觀察物體內部表面結構或工作狀態。無損檢測需要使用工業內視鏡作為檢測工具,是為了滿足工業複雜使用環境而專業設計生產的。內視鏡檢測隨著內視鏡生產製造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得到廣泛應用。工業內視鏡可用於高溫、有毒、核輻射及人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場所的檢查和觀察,主要用於汽車、航空發動機、管道、機械零件等,可在不需拆卸或破壞組裝及設備停止運行的情況下實現無損檢測,另外一方面工業內視鏡還可與照相機、攝像機或電子計算機連接,組成照相、攝像和圖像處理系統,從而進行視場目標的監視、記錄、貯存和圖象分析.為診斷和處理提供很好的保證。
面對教改,當政府的眼光只放在政治操作與計算,以及鞏固台獨立場的同時,相信不可能沒有相關學者專家不明白,中國、台灣、東亞的歷史脈絡,都是大議題,最忌諱把特定的意識形態灌輸其中,並偏好某種說法或論述,只會撕裂族群、傷害社會。
為了確保教育意識形態有利於自己,民進黨政府對於學術及教育現場的干涉,無所不用其極,如今為了實現其台獨意志,甚至有意在12年國教推動中,追求去中國化,阻斷學子接觸中國史地的機會,已扭曲教育本質。
由於一般光學顯微鏡受到光波長的限制,使其解析力之極限僅約為0.2μ(1μ =10-6m),僅能觀察到少數的細菌,而無法看到大小介於10~300 nm(1nm =10-9m)之間的病毒,因此而有了電子顯微鏡的發明,使我們能直接觀察到病毒與細菌的形狀及構造,電子顯微鏡除了在微生物的檢驗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外,也滿足了人類永無止境探索未知世界的需求,而在面對生物恐怖攻擊與新興感染症可能發生的未來,電子顯微鏡依舊扮演無法取代的重要角色。